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理论研究

关于当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问题的思考

2024-09-07作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掌握国家的权利,主导国家和社会的运行及发展方向。民主党派则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政治团体,作为一种监督、纠错和鞭策的力量而存在,是当代中国政治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仅次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民主和监督的问题。黄炎培在访问延安时,向毛主席提出了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问共产党能不能脱出这个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找到了新路,那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近代中国,由于未经历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所以没有强大的资产阶级,也无法形成强大的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所以西方式的共和国方案不适合于中国。孙中山先生于是就此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方针,实施“三大政策”。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严重违背孙先生的“三大政策”,实施一党独裁统治,从而造成腐朽衰败,民心向背。国民政府最终被人民革命推翻,及被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建立起来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所推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西方的多党制统治不适用于中国,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制度,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民主党派是在反抗国民党一党独裁专政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和中国共产党基本一致,这也就形成了最初的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民主革命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监督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有民主党派提出解散民主党派组织,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是毛主席换留了民主党派,并肯定了民主党派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正式将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写进决议中,从而确定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个“八字”方针表明中国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需要互相监督。党在十二大上,又把“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更是体现了对民主党派的信任,同时强调了相互监督的深度。因此民主监督已不仅仅是民主党派的一项主要政党职能,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这也就要求民主党派要与中国共产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改善领导,改进工作,完善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这是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实质。

   一、当前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民主监督的作用无可非议,但在实际中,却没有完善合理的操作性。最主要的就是信息不畅。政府的一些信息,民主党派往往都是事后才知道,提前介入的少。这种事后监督的做法已经失去了民主监督的意义。而民主党派由于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长期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造成对问题的了解不透彻、不全面,这样就于民主监督的意义更远了一步。另外,民主监督工作应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很多意见建议提出后,反馈不及时,有的干脆就了无音讯,这样的民主监督根本无法起到实际的效果,同时对民主党派的工作热情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二、影响民主监督的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监督体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了解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贴近民生。但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普遍认为民主监督可有可无,决策的事还是执政党说了算,民主党派只是一个附属品,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2、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监督方与被监督方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平台和桥梁,很多都是事后监督,流于形式。

    3、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还不完善,个别党派成员对参政党定位意识不强,没有正确的站在与执政党同一出发点来看问题,而是总站在对立面来“挑毛病”,这样就失去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意义。

    四、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建议

     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权利与义务来确保民主监督的履行。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沟通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监督工作的信息处理工作。这样的组织机构要有明确完善的权利和责任,使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2、中国共产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支持民主党派主动监督、敢于监督,同时正确对待来自民主党派的声音。努力创造出民主党派敢讲真话,知无不言、言而不尽的氛围。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调动民主党派的工作积极性,使民主监督工作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正常有序的开展进行。

     3、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牢固树立参政党意识,准确掌握当前国内外形势,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调查研究,主动建言献策,敢于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切实为国为民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