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孙中山研究

论中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意义

2012-12-23作者:高源

       在国际国内社会不断变革,挑战和机遇日益凸显的今天,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三民主义在当今社会乃至以后发展中仍然应该成为我们不变的行为指导和取向。换句话说,我们所有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及为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奋斗,为民众争取民主权力而奋斗,为全中国人民生计而奋斗!从某种意义上说,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典型体现。实行民族主义,去壮大我们的国家,逐步提升国际地位,才有国际话语权;实行民权主义,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普通民众才能有尊严的活着;实行民生主义,我们夺取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才有实际意义,才能得到民众的真正拥护。

    一、“对祖国炽热而深沉的爱”,中山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

    首先,“必须国家独立和人民民主”,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就是老一代革命家继承中山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取得了民族独立。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也确切地宣誓了我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

    其次,“要维护和实现国家统一”,从一国两制之港澳回归,到台海和平统一大方针的建立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两岸政策,都是这一精神的具体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为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开幕当天,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发来贺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也同日复电,两党在未来两岸关系上表达了“增进互信”、“深化交流”、“共谋两岸同胞福祉”一致的期盼。

    再者,“要致力于国家富强”,这是我们提升国际形象、地位、尊严的必须,永远不要忘记,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实现我们的承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之宏伟目标。

    二、“爱国需要革命,革命是为了建设”,这是中山精神之内涵。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时期的革命就是改革创新,但又不能冒昧跃进和改变方向,我们改革的目的,也必须是把我国建设的更好,不能因“改革而改革”,毛泽东说过: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建立设一个新世界。改革不为走秀,不为哗众取宠,而是为全体国民创造更好的福祉。

    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是关键。

    这就是要说,我们必须不断进步,我们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的邓小平理论,进而发展到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不断进步的结果,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方能开拓进取。我们从民族独立到人民富裕之过程,从全面小康到绘就民族复兴之蓝图,都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进步,才不至落伍,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虽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依旧是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进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不断进步”之中山精神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精髓,有着其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践行中山精神,积极参政议政,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各项事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