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提案工作

关于提高武安市职教中心戏曲班人员待遇的提案

2022-03-16作者:作者:及心爱

河北省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西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是武安市独有的两个地方剧种,经常同台同团演出,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动活泼的演出形式深受当地及周边省市区百姓的欢迎和喜爱。2006年“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戏剧艺术逐渐发展缓慢,作为武安市独有的两大剧种的“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 由于专业演员老龄化,演出形式、内容缺乏创新,也渐渐面临着濒临绝种的危机。为了传承和发扬“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这两个地方剧种,培养中华优秀地方文化的后继人才,保留、保护、传承、发扬我们传统的地方文化艺术,武安市职教中心曾于1998年成立了戏曲艺术班,并分别于1998年、2002年招收了学习武安平调落子的学生,培养学员268人。这些学员在历任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艰辛开创、努力拼搏,在教学和实践中排演了20多个传统及新编剧目,并陆续在省市的戏剧节比赛中获奖。其中,2006年11月排演的《太行情》《雁门关》,2009年10月排演的《彩楼记》分别荣获河北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剧目奖。在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九届“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河北赛区推选活动》荣获4个特等奖、4个金奖、3个银奖、5个优秀奖。多次参加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的艺术节文艺汇演、元旦联欢会等。同时下乡演出1600余场,为武安市及周边县市区的群众送去了丰盛的文艺大餐,所到之处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和喜爱。自此,武安市职教中心也就成了“武安平调”和“武安落子”人才培养基地。武安平调落子地方剧种得到了暂时的保护和发展。

       现如今,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武安市提出了建设区域次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和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这就需要继续充实更新武安平调落子地方戏曲的表演和研究人才,让他们在城市迅速发展繁荣的同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文化艺术名片,进一步为武安市两个剧种的创新发展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群众对地方文化艺术的强烈需求。为了保护、传承地方戏曲文化,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戏曲师资队伍才能继续招生新学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职教中心这批学员是武安平调落子最年青也是最后一批演员,如果不加以保护,武安平调落子这一剧种可能就后继无人了。职教中心当时因为编制问题,只有部分优秀学员留校任教,其它人员都已遣散回家,造成现在只有主演,无配角的现状。

       二、培养戏曲师资,传承文化遗产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古人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不培养,将来就来不及了。这一专业需从小培养,10岁左右就得开始,年龄大了就不好塑造了。需要一批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

       三、武安平调落子的发展可带动武安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武安平调落子作为武安文化的一大板块,可以为武安旅游产业增砖添瓦。游客白天可游武安山水,晚上可品戏曲人生。这样就可以让游客留下来,一日游变成两日游、三日游。

       综上所述,建议相关部门联合办理此提案:

      1、 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提高工资待遇。

      目前戏曲班人员每月只有一千多元的工资,已经维持了十余年。在当今武安的消费水平很难维持生活,急需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

      2、 落实编制问题。

       转成正式职工,让他们的生活有所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继续从事戏曲行业,弘扬地方特色,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