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希望孩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目前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学位刚性供给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基础教育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建议: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解决城区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规划教育项目定点,优先审批教育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优先保障教育建设投入,逐步建立规模互相适应、质量互相促进、发展相互协调的教育体系,不断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确保城区基础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增长相协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完善规划,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按照“统筹规划、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原则,适时制定和调整完善城区中小学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城镇化发展、全面二孩政策、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重大项目建设相衔接的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在修编城乡建设规划时,同步规划学校布点,特别是在新开发区域、新居住小区、棚户区拆迁建设中要优先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做到城市规划扩展到哪里,人口聚集到哪里,学校布局就跟进到哪里。
三、多措并举,推动学校均衡布局。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以及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原则,建立城区基础教育经费均衡保障机制,制定教育用地划拨、转让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基础教育发展用地,扩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
四、积极探索,加强教育管理与师资保障。理顺城区基础教育分级管理模式,教育、人社部门和编办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及调配办法,按照学校规模、发展现状对教师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科学调配现有师资力量,形成流动有序、配置合理的教师队伍,解决城区学校之间教师质量和师生比例失衡问题。
202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