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新农合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并有专门的新农合资金兑付窗口。然而,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制度探索,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用于保障农民看病住院报销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被个别不法医疗机构视为个人创收和医院谋求发展的“捷径”。
存在问题:
1. “挂床”住院,套取新农合资金“挂床住院”又称“假住院”,就是病人并不是真正住院,只是在医院简单做个输液治疗,或者干脆就不进医院,从附近乡镇拉来很多参合村民编造假病例,然后向上级卫生部门申报,套取国家补贴的相关资金大肆“创收”,然后再经过引荐人分别给参合村民每人不等费用。
2. “违规”住院,套取新农合资金。某些定点医疗机构在遇到这些不能报销的病人时,擅自篡改病种,把不能补偿的病种改为补偿范围内的病种,使得病人“违规”住院,从而套取新农合资金。
建议:
1. 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预防。医保局要进一步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将服务范围、出入院标准,诊疗规范、费用控制,就诊信息协查等纳入协议范围,明确违约责任及处理办法,严格执行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新农合资金的运行,杜绝违规及腐败行为。
2. 严格规范服务和管理机构的工作流程,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报销款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管理部门审核后拨付”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