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长廊

回忆我的父亲周林彦

2025-03-04作者:周学斌

1945年武安解放后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1947年农历二月十五这一天,在武安县城的北城门外有一家姓司的人家生了一个儿子,别人家生儿子都是喜事和高兴事,可是司家上下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是这户姓司的人家生的是第五个儿子,户主叫司生朝是我的爷爷,姚玉的是我的奶奶。

司生朝的父亲(我的曾祖父司文华)当时属于地主成分,武安解放后,工作组给司文华划分的地主成分,我爷爷弟兄一人却和他的父亲说不到一起,爷俩经常吵架,我的曾祖父当时家大业大,属于相当有钱的那种人家,司家当时在武安北门外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富甲一方且门规森严(从我爷爷家的老房子门楼就能看出来了,我大大爷和二大爷都曾经当过武安一中学校的校长和主任职务,都是有文化的人,)就把我爷爷俩口子给撵出家门了,不再承认父子关系,所以武安解放后打土豪分田地就把我曾祖父司文华定成了地主成份,由于我的爷爷和曾祖父不和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把我爷爷一家子定成了富农成份。

我爷爷在未生我父亲之前已经生了四个儿子了,并且大二儿子和二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三大爷:司景岫闯关东,当兵后居台湾,四大爷司景梅当时10岁),大爷司景峰(官名司秀山)、二爷司景章、三爷司景岫、四爷司景梅。

我父亲出生的这一年恰巧遇上我二大爷的女儿司如的这一年出生,我大大爷的儿子司寅时也是这一年出生,这一个家庭里就同时增加了三个要吃饭的婴儿。本来家庭情况就不好再加上富农成份,我奶奶又是老来得子没有奶水,我父亲被饿的每天大哭小叫,奶奶经常用小米粥饥一顿饱一顿的喂养我的父亲,我父亲的出生让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了,

于此同时在离城北三里地的骈山村我的姑姑周林的生育了一个儿子,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准备给孩子的出生祝贺,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这个孩子不幸夭折了,我的姑姑周林失去孩子后每天以泪洗面痛哭流涕,骈山的爷爷周凤武(小名周秃的)和奶奶张维的生育两个女儿,大姑姑周林的(官名周仙林)嫁给了本村的陈家,二姑姑周林娥嫁给了西寨子村的李家,二姑姑由于月子病早早去世了。听邻居老人回忆说,我的两个姑姑年轻时生的天生丽质、家教很好,我爷爷当时在骈山纸坊当经理,身边就这两个女儿也舍得花钱给她俩买衣服,有一次姊妹俩个一起去赶会买手工绣花布,由于穿的衣服好看而且人长的也标致,赶会的许多人都不赶会了追着我两个姑姑看,都夺了会了,足以看出我两个姑姑的颜值是相当的高。

自从我姑姑的大孩子夭折后,每天在家哭哭啼啼的精神都要崩溃了,我奶奶去看我姑姑时,一个姓焦的邻居就劝说我奶奶,这闺女每天哭哭啼啼也不行呀,你和他去城里边南关街转转去吧,让她也开心一下缓解一下情绪或许好点,我奶奶觉得她说的很对,所以这一天上午就和我姑姑一起去武安南关街转去了。

由于两个人都是小脚走路困难,所以去南关街这一转就是一上午,中午饭也没舍得在武安城里吃,下午往回走,走到城北门司家门口就有点走不动了,口渴难耐,母女俩个就在司家的大门楼下的台阶上坐着休息一下,由于口渴难受,我奶奶就到司家大门里一家姓范的(工作组人员分的我曾祖父房子)人家讨要一碗水喝,范大娘心眼很好就给了我奶奶一碗水让她们母女解渴,就在我姑姑与奶奶喝水休息的时候,忽然司家上房(我爷爷家是大宅门一进三宅还有后宅)传来了一个孩子的啼哭声,哭声非常大很是凄惨,我奶奶就对范大娘说:这是谁家的孩子一直在哭呀?哭的让人心慌,范大娘说:“哎……这是司家的第五个儿子,老来得子没奶水,没啥喂养孩子,孩子在哭闹呢,再这样下去非把这个孩子饿死不行。”我奶奶看看我姑姑,突然对范大娘说:“你让她把孩子抱来让我女儿给他吃吃奶水吧”。我姑姑当时才20岁左右,刚没了孩子奶水正足呢,范大娘听后就赶紧去给司家人说去了,一会儿就把哭闹的小孩子抱来了,我姑姑把孩子接过来(我父亲)抱在怀里就撩开怀喂我父亲奶水,小孩子吃上奶也就不哭了,一会儿就吃饱了,也不哭了也不闹了在我姑姑怀里睡着了,眼看之太阳就要落山了,我姑姑抱着我父亲一直在摇啊摇,就是不说还给人家孩子,我奶奶一直催我姑姑把孩子还给人家,姑姑就是不撒手,范大娘看出我姑姑的心思后就对我城里的奶奶说:“你看你这么大年纪了又生个儿子也没有奶水,再说你也有四个儿子了,你再这样下去非把这个孩子饿死不行,人家年轻又有奶水你让人家给你养起来这个孩子吧,让孩子逃个活命吧”。当时饿死的孩子很常见,我奶奶觉的也有道理和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但是提出一个要求:“把孩子给了你们可以,我们家啥也不要,但是要把武安司家这里当成干亲看待,只要让我们看看孩子就行”。我姑姑一听非常高兴,把家庭地址和姓名留下就抱上我父亲回骈山了,当时抱养孩子很简单啥手续也没有。

孩子抱回家后,姑姑婆家人非常高兴,虽然夭折了一个孩子但是又出门捡了一个孩子,骈山的奶奶也非常高兴每天去看外孙子,这时间一长,骈山的奶奶对这个孩子也有了感情了,当时骈山的奶奶大概也就是45岁左右(当时就算是老太太了)也不能生养了,骈山的奶奶就对我姑姑说:“你看你还年轻,既然能生一个也就能生第二个,俗话说解开布袋口了还愁没孩子吗?你把这个孩子给了娘算了”。我奶奶一直对我姑姑说,我姑姑也就同意了,从此以后我父亲也就正式的算是我奶奶的儿子了,奶奶给我父亲取名周林彦。我姑姑和我父亲以姐弟相称,但的确是吃我姑姑的奶长大的,后来我姑姑先后生育了四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女儿送给崇义村了)和三个儿子,所以我父亲和我姑姑虽是姐弟但是亲同母子,我家和我姑姑一家关系走的特别的近,超过了任何姑舅亲的关系,一直到现在,我父亲生病和去世期间我姑姑家的孩子们经常来家看望,足以看出我们姑舅亲之间的亲情关系是非常好的。

我爷爷是纸坊的经理(当时骈山的主业是纸坊)爱好广泛、好结交朋友、喜欢听评书,诸如三侠五义、小五义、三国演义等。我父亲有好几个姥家也就是干爹,这一点可以证明我爷爷结交广泛。我也喜欢评书和说古也可能家里有这个家风,本村李用堂(李银顺的父亲)是我爷爷的干儿,河渠村姓杨的是我父亲干爹,山里面(具体地址不详)也有一个是我父亲的干爹。12岁之前的我父亲可以说是非常幸福的,武安我的奶奶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去骈山看一下我父亲(我四大爷陪伴),武安奶奶到骈山后,我奶奶就给做好吃的但是武安奶奶就是不吃,只是看看孩子立马就走(这可能就是特殊的母爱吧),每次都是这样,骈山爷爷是纸坊经理所以生活比较好(据说每天火台上有羊肉饺子我奶奶都吃厌了)我父亲就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童年。

我父亲长到12岁,我的爷爷周凤武去世了,我爷爷向来大手大脚花钱,家里没有任何积蓄,家里没有了男人,只留下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非常苦,奶奶是个小脚不能干活,这就让这个12岁的小孩子早早的就当起了家,用我父亲的话:拾柴落火过光阴,每天靠着我父亲的姑父(西湖村的郭兰英姑姑的父亲)和我姑姑的接济过日子,勉强的上完了小学(据说当时在学校学习还挺好),日子过得非常不好。我的父亲性格内向(和我几个大爷一样),所以我父亲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的性格。

我父亲17岁这年经我姑父陈河庆的介绍到骈山纸坊当学徒上班,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纸坊里每道工序的活我父亲都能干。

后经我西湖的老姑父托人介绍我父亲在23岁和我母亲郭密如结婚,我是1971年出生的,1973年生的我的妹妹周学利,在我的小时候的印象中,我父亲性格内向,生活节俭,不善于交际,任劳任怨,性格倔强,属于非常老实的那种人,我母亲与他的性格完全相反,性格泼辣、外向能干、善于裁剪、干活麻利、爱憎分明,我的父母由于脾气不合经常打架、吵架,甚至一度都要到离婚的地步,但是每次都是以我父亲退让作为最后的解决方案。1993年父母给我娶了媳妇,1996年我妹妹也结婚了。1997年骈山纸坊倒闭了,我父亲回家做临时工(炒瓜子、修路、当小工)。  2000年我自己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我父亲就和我一起当小工;2003年我开始和中铁六局合作做分包工程,我父亲就和我一起出门打工(看工地);2006年在邯郸马头看工地时当地的地痞到工地捣乱把我父亲门牙打坏了一颗,回家休养后就再也没有让我父亲跟我出去打工;2012年在土山河边我有了自己的仓库,我让我父亲负责看仓库了;2016年7月21日,武安突降大雨山洪暴发,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水,仓库里有钢模板和周转材料,我父亲晚饭后坚持要去仓库(当时我正在山西天镇),结果洺河涨水,把我父亲困在了仓库里,大水淹没到了胸口,父亲整整在房间里呆了一个晚上,要不是房子旁边有个尾矿堆房子,我父亲就被冲走了;第二天我妹妹才知道我父亲去仓库了,赶紧组织人用铲车把我父亲给解救出来了。2017年我将仓库搬到了村东头骈山车队,这才算稳定下来了,一直到我父亲去世的前一段时间,我父亲还是在我的仓库给我看仓库呢。

2020年腊月,我父亲觉得经常恶心不想吃饭,他自己也不当一回事,我和我妹子多次劝说,他就是不去医院检查。2021年的正月,我骗我父亲说大队让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检查呢,要不然不给发养老金了,我父亲这才同意去医院检查,检查出来是喷门癌症晚期已经扩散,医生告知不能手术,每天输高蛋白维持营养,只能保守治疗延续老人生命,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一家人犹如晴天霹雳,但是也无济于事了。2021年的清明节找先生给我父亲看了坟墓,今年也是我父亲过的第一个生日,席间我父亲还亲自当众念了祝贺词(我父亲是高小毕业,当时学习也算很好的),后来的日子,父亲一天天开始消瘦不能进食,直到油尽灯枯,与农历五月十七即2021年6月26日晚上九点10分左右永远离开了我们。

纵观我父亲的一生多苦多难,忍辱负重、勤俭节约、任劳任怨,这些优点都是我要学习的,我印象中我父亲从来没有住过医院,身体特别的好,就是感冒了喝几碗水就好了,从来不打针吃药。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我父亲去小卖部买过任何东西,尤其是买吃的喝的,每一分钱都会攒起来,小时候我觉得我父亲没有本事不能挣大钱,我一天花的钱我父亲一年都花不了,现在我才觉得我不如我的父亲,我没有他的节俭、没有他的耐心、没有他的忍耐、也没有他能吃苦、没有他的长远打算。

我父亲生前啥东西都不让扔和卖,经常在仓库捡一些废铁放在家中,久而久之,北屋从里到处都是废铁,看上去非常脏乱,我说过多少次他就是不听,后来我听我母亲说:我父亲对我母亲说,就是他以后死了,我母亲卖卖废铁也能过一段生活,我母亲现在每每提起这段话还是泪流满面。

天命之年的我在疫情期间追忆我的父亲,感觉自己很是惭愧,我确实不如我的父亲,我要向他老人家学习,希望老人家在天之灵保佑我全家幸福健康,也祝我父亲在天国早日位列仙班早登极乐。

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感谢我爷爷一家人,也感谢我的姑姑和她的家人,大恩不言谢。所谓说: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父亲生前曾说:“我出生在地主家,不能说自己不会投胎,按道理该是好命,谁知生不逢时却生长在贫民家庭,要不是姐姐抱养我,我早就饿死了,幸好我遇到恩人一家!”   我父亲这一生虽经受诸多的艰难困苦,但在心态上仍然豁达乐观,生活上数十年勤俭节约如一日,这就是父亲有生之年留给我们子女们的最大精神财富。

 

                                  周学斌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