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和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文化台独”的干扰 :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全力推动“文化台独”,从课纲、语言、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断“去中国化”,企图隔断两岸历史文化联结。同时,频繁动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打压两岸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制造“寒蝉效应”,还强制切断两岸文化交流渠道,如禁止爱奇艺等大陆影音平台在台湾落地。其二是交流人员结构不合理 :当前两岸交流人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台湾来的多、大陆去的少,老面孔多、新面孔少,年龄大的多、年轻人少,这使得两岸文化交流的成效未能明显提升。其三是民间基层交流存在不足 :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存在不平衡、不对称、单一性现象,交流互访的团组、人员数量严重不对等,且多为政府主办或组织推动,以民间、社会文化中介或文化企业实体为主导的活动偏少。部分交流活动还存在过分追求规模,对交流主题、内容重视不够,创新载体和手段不多等问题。其四是对文化交流的认识存在差异 :一方面,两岸文化交流出现“物质化倾向”,存在重文化市场轻文化内涵等现象。另一方面,台湾部分人过分强调两岸中华文化的“差异”,甚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大陆已“支离破碎”,自己更有发言权和代表性。此外,“台独”势力将两岸文化交流“污名化”,抹黑其正面意义。其五是交流机制不完善 :两岸文化主管部门尚无正常的交流与接触,交流合作多为区域性、局部性、短期性和临时性活动,统筹性、全局性、长期性和规范性不够。两岸文化交流中政策措施的不对等、交流规模的不对称、交流领域不普及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建议:
做好与台湾的文化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 :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主题活动,邀请两岸文化界知名人士、学者及青年艺术家参与,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深入研讨。同时,利用各地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展示,让两岸民众在线上感受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
二、深挖两岸文化资源 :鼓励两岸学者、文化机构、民间团体围绕宗亲、民间信仰及历史文化开展广泛合作研究,如举办“妈祖文化论坛”“两岸妈祖缘”等活动,完善两岸同名村、同名乡镇、姊妹湖交流机制,梳理姓氏文化、祖籍地文化等根亲文化脉络,展现两岸同胞同根同祖的发展历程。
三、借助新质生产力赋能 :积极探索将现代科技融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加大对以中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传统艺术为题材的电子游戏等新业态项目的支持力度,联手打造更多像“悟空”这样的中国IP,探索游戏电竞与大陆影视作品融合发展。
四、推动文创产业合作 :激发非遗文创产业动能,构建集传承教学、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两岸非遗文化街区,打造非遗“云平台”和“云游服务”。建强高能级文创产业创新平台,依托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提升文创产业园区品质功能,推动海峡两岸文博会数字化建设。
五、深化民间基层交流 :开发两岸民俗宗教文化IP,形成文创品牌矩阵。加强与台湾文创中介机构合作,放宽赴台文化交流合作管理权限。建设两岸文创产业发展大数据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文创活动,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