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民革以及邯郸民革两次赴武安市邑城镇紫罗村参观了高树勋将军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旧址以及邑城高树勋司令部旧址。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旧址位于武安市紫罗村东南。司令部设在武安市邑城村中心路北王家大院,总部下设“八大处”,即参谋处、军需处、军务处、副官处、军法处、机械处、生活处、军医处,均挂牌驻扎在同一条街上。据悉,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率新八军(包括二十九师、新六师两个师)全体官兵1万余人在马头战场起义。1945年11月10日,经起义官兵共决,部队改编为“民主建国军”,在邑城召开成立大会。民主建国军成立后,为提高部队素质,增强战斗力,高树勋建议开办一所军事学校,为部队培训基层军政干部,这一建议得到晋冀鲁豫军区的支持。1945年11月中旬,在武安县紫罗村创办了一所军事学校,当时定名为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高树勋兼任院长。当时全院学生约360名,加上教职员工,共400多人。晋冀鲁豫军区对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十分重视,在师资配备上给予大力支持,从部队中抽调了抗大毕业生担任学院的领导工作,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旧址正门朝东,过道多处坍塌,东配房破旧不堪,已成危房。主房有户主78岁的申顺山老人居住。司令部八大处属于邑城村民国时期古民居王家大院,现大门紧闭,无人居住,房外杂草丛生,状况也不容乐观。关于这段历史,知者不多,只有邑城村和紫罗村的几位老人有相关记忆。因此,尽快打捞相关历史记忆成为必需。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大对有特别纪念意义文物的保护,建议:
1、启动把高树勋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旧址以及高树勋司令部旧址申请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程序。
2、加强日常管理。配足配强当地乡镇文体卫站工作人员,加大文物保护经费预算比例,及时拨付维护经费。
3、上述两个条件成立后,邯郸民革以及武安民革将会把两个旧址建成“邯郸民革党员教育基地”,以期大力弘扬与传承民革先辈的民族精神。
4、高树勋民主建国军建国学院旧址以及司令部旧址如果得到邯郸市的官方重视,可以为武安市邑城村和紫罗村增添历史的内涵,有助于提升美丽武安、美丽乡村、美丽邑城的文化建设,也可作为武安市伯延镇高树勋起义纪念馆的一个有益的延展与补充。
2021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