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提案选登

关于严格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的建议

2024-09-08作者:武安民革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鲜明导向。强力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实落地,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是各级党委政府职责之所在,是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怕学生低分成绩影响自己的绩效工资。不少教师认为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与总结,担心作业量减少不利于巩固提高;回家后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以及参加网课的情况依然存在。学生回家后不仅要打印老师给布置的作业题,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手抄报功课,这些已经成为学生家长的严重负担。二是学校对“双减”政策不执行,还是层层给教师加码,以班级学习成绩排名,以学生个人成绩分开编班。三是教育供给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减”成果。目前,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落实还不到位,学校没有设置音乐、美术课,引进校外资源面临经费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多样性的需求。

建议:

一是多方协同推进,确保政策落实。探索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体系,舍弃具有排名性质的学习评价,构建“好身体、高情商、优学力”培养模式。加快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精减作业,提高质量。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部将其做完,教师要有选择的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应避免大量重复性的练习,因为这样的练习只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同一水平线上,无法得到提高。留作业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不同的作业。这样做作业质量高效果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轻松之感,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在抓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育人体系等方面形成合力,不断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推动“双减”落地落实。

二是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学校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应更多关注学生品德、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预防学生沉迷网络。

三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保障课后服务经费,采取外聘教师、购买第三方服务、引进志愿者等方式,推进课后服务,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四是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学校开设如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增加如表演、舞蹈、摄影等比赛,争取给每个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是学生爱干的事,怎么着他们也不会觉累,不爱做的事硬是强迫着他们去做,那才是一种负担。减负的关键在于多方设法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