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情民意

关于坚决制止我市中小学教师乱收费的建议

2024-11-13作者:贺保双

近年来,我市市内现在有好多小学的教师向学生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材料成为我市教育领域一个老大难问题,更是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市教育局对此类问题非常重视,一直把治理工作做为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理,上述现象时有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群众对此问题反映强烈。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开拓创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但是个别学校和教师自律意识不强,乱办班、强制性补课,乱订教辅材料、乱收费的问题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政府和教育的形象。

具体表现有:

1.强制性补课现象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或租赁房屋或在教师自己家中组织学生补课、做作业,其至有的教师将不参与补课的学生列为“不看好”的对象,有的还有意将课上讲得部分内容放在补课时讲。一节课100元至150元一小时,一个月花费40008000元不等。

2.乱订教辅材料现象过去学生用的教辅资料除了按上级“一科一辅”要求统一代购的以外,有些教师还要另外选购一些发给学生,后来变成教师在书店选好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买,教辅材料400元。练习和作业多数是用后买的资料,学生不得不买,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3.部分小学学校教师利用“家长代表”在学生群向学生家长收取教师节礼品费,每个学生交三百多,一个班级近80个学生就能收取二万多元,这只是一天的收费。

4.向学生收取所谓的“班费”,名义上用于学生学习奖励,一个学生交350元(以一个小学班级为例),一个班的班费一年也接近三万元。其实这笔钱最后也不了了之,学生家长没人去过问此事。

5.要求学生购买保险和定制天价的“学生服”。 公平原则。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应遵循公平原则,不能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或支配地位损害他人权益。学校作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一方,应考虑家长的承受能力,不能随意涨价或提供低质量的服务。

6.强制学生购买学校的酸奶和纯奶。拿九月份开学这十天之内,不算补课,一个学生家长就要支出近2000元,这还不算平时的零零总总。六年下来,一个班学生累计能为老师创收近八十万左右的进项。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人们的价值观扭曲的社会大环境中,个别教师受利益驱动公开组织学生甚至通过个别做工作,利用校外场地对学生进行节假日或放学后有偿补课,从中谋取个人利益,把学生当成资源,作为赚钱的工具,这种现象在市内中小学广泛存在,社会负面影响也比较严重。

2.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下,不能完全被学校、教师、家长接受。

3.拜金主义的影响。少部分教师受拜金主义影响,利用担任教师的便利条件,利用“家长代表”在学生群里强拉学生补课、交各种杂费,丧失了教师职业教育道德。

4.受治理力度不大的影响。之所以这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有举报才治理,没有举报就没有治理,造成管理漏洞,促成这些教师有可乘之机。

建议: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教育部门应把“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补课”作为教师师德管理和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严禁教师强迫、动员、暗示学生参与各种时段、各种形式的有偿补课班。同时,纪检监察、教育、纠风部门要联合出台《关于对中小学乱收费、乱补课等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等,做到有补必查,查实必究,从严查处,公开曝光,以增强震镊力。

二是强化师德教育。教育部门要将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让教师格守职业操守和克服职业倦怠两个方面,也就是解决“守规矩”和“有激情”的问题,建设一支让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在“守规矩”上,主要解决部分教师从教行为不廉、施教行为不端、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守规矩”上,主要解决部分教师从教行为不廉、施教行为不端、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有激情”上,着力解决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上进心和工作劲头不足的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确立争做“四有”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四有”就是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通过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使广大教师能严守师德要求的规矩,能爱岗敬业、全心投入、富有激情地工作,有效地促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